归根结底,这就是编剧的懒惰。好喜剧不是瞎编,而是有逻辑、有真实的人性。《市井英雄》从头到尾,缺乏任何生活气息,只有堆砌的笑点和尴尬的情节。那天看完,我走出电影院,天都快黑了,便利店的灯光比电影情节还暖。
接下来,第二部要说的就是《孤星计划》。这部片子刚上映时,宣传铺天盖地,什么“今年最震撼谍战片”,但真看了,才知道“震撼”是在考验观众的耐性。张雪迎和王源的感情线淡得跟隔夜白开水一样,剧情也完全靠枪战来推进,谍战片该有的悬念,统统没有。
有一场戏,主角本该智斗敌人,结果编剧直接让他掏枪扫射,连台词都懒得写。观众比导演还冷静。结局也很离谱,明明危机四伏,主角却凭一句“信我”轻松化解,逻辑乱得像被狗啃了。电影院里,有人直接吐槽:“这是什么谍战啊,简直是在打靶!”
现代电影怎么都这么爱走捷径?讲不好故事,就堆大场面;情感没铺垫,就靠煽情音乐来糊弄。结果是观众买单,导演数钱,至于故事?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。
第三部《不差钱》,听名字还以为是喜剧,结果看完后我只想说一句:还真“不差钱”,但什么都差。电影的剧本简直就像小学作文,情节推进比公交车还慢。你如果中途去个厕所,回来后剧情居然还在原地打转。
主角倒霉、反转、再倒霉、再反转……看得人眼花缭乱。朋友看着看着就开始刷短视频,最后总结道:“这片子能上映,真是说明院线根本不缺钱。”好的剧本,一眼就能看出来。真正的好电影,不需要华丽的包装,而是靠诚意和细节。但是《不差钱》完全没有这些。
那天看完出来,我一边啃爆米花一边心想,今天的电影连拍都这么敷衍,观众的钱,真的是太好挣了。
接下来说说第四部《好运来》。名字喜庆,可剧情却让人哭笑不得。演员靠“神经质”式表演撑场,台词尬到让人想捂耳朵。布景夸张,情节强行煽情,结尾也死硬地升华。电影院里,有人忍不住笑出声,结果被保洁阿姨提醒:“小点声,别影响别人睡觉。”
朋友看完后发朋友圈:“如果这都能叫喜剧,那我每天早上挤公交都能拍成电影。”导演敢拍这样的剧本,实在让人佩服,也能请到那么多明星站台。可是,观众可不是傻子,拼命卖情怀,最终仍然是烂片。
最后一部,《热血燃烧》。名字听起来热血沸腾,但看完后只剩下尴尬。导演显然想靠情怀吸引观众,结果剧情老套,人物关系一模一样,连动作场面都像是复印出来的。创新?完全没有。电影院里,有人直接睡着了,醒来还以为换了场电影。
情怀用得好是加分,烂了就减分。观众不是昨天才进电影院,套路多了,谁看不出来?我记得那天外面下着雨,我撑着伞站在门口发呆,心想:要不是约了人,我真想提前走人。
那你可能会问,为什么这些烂片还能够上映呢?答案其实很简单——有人买单。流量、明星、噱头,这些都能收割票房。可观众的耐心是有限的。真正好的电影,靠的不是营销,而是每个细节、每一份诚意的堆积。
这些烂片,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华语电影的警示:别再把观众当傻子了。观众花钱买票,是为了看故事和感动,而不是被糊弄和敷衍。如果只想着圈钱,早晚会被市场抛弃。
说实话,烂片年年有,去年特别多。希望下次在电影院,我们不再是那个“交智商税”的人。真正的电影,不是侮辱智商,而是让我们相信生活依然值得期待。
至于这五部电影,大家可以自行体验,谁看谁知道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